宋志平丨精細管理 穩健經營
發布:lizhenhui 瀏覽:574次
宋志平主張要回歸常理來做企業。常理是基礎,也是基本原則。他將其歸納成四個主義、四個緊抓、四種精神。
四個主義就是務實主義、專業主義、長期主義和客戶主義。第一,務實主義。做企業要務實。我現在發現,大家經常處在碎片化信息中,有時候會比較焦慮,我還是希望大家要集中精力,把自己的企業做好。用我的話說,就是把自己的“一畝三分地”種好,聚焦企業里的事情,這是非常之重要的。要明確自己的本職工作,做到深度工作、深度學習。第二,專業主義。做企業要突出主業。我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的這些年,發現上市公司出問題,除了違法亂紀的,大部分出在偏離主業、盲目擴張上。主業沒做好,卻涉足一些其他業務,最后轟然倒下。這種情況大企業有,中小企業也有。所以,做企業一定要專業,也就是聚焦核心業務、核心專長、核心市場、核心客戶。第三,長期主義。做企業不是短跑,而是一場馬拉松,需要很長的時間。我們要有耐力。企業要想做好,沒有十年、二十年不行;要想做到極致,沒有三四十年不行。這不是我算出來的,而是我做出來的。沒有三四十年,真的做不好一家企業。第四,客戶主義。客戶是企業生存的基礎。正如彼得·德魯克所言,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客戶。所以,客戶是擺在第一位的。為什么我用了“主義”這個詞呢?主義是原則、立場。在企業里,構筑這些原則、立場的思想基礎,就是常理,是沒什么可變化的。 四個緊抓是指緊抓市場、緊抓管理、緊抓創新、緊抓服務。雖然這些看起來都是老生常談,但它們都很重要。緊抓市場。目前,第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市場。大家都知道,新冠疫情一有轉機,有些省市就組成了海外的“搶單”團。這件事的意義大過它的效果。這個時刻,我們要把市場放在第一位。無論是國內的市場還是海外的市場,先把訂單搶回來。過去這幾年,企業確實失去了一些訂單、失去了一些客戶,所以現在第一要務就是要去搶訂單、搶客戶,全力以赴地重建我們的市場。緊抓管理。管理是企業的永恒主題。競爭再激烈,產品做得好就不怕。做企業其實就這幾件事:一是先把產品造出來;二是能夠量產;三是要把質量搞好,保證合格率;四是把成本降下來。緊抓創新。最近ChatGPT智能聊天機器人橫空出世,大家一方面高興,另一方面也很有壓力。總的來講,創新是一件好事情,因為它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。但是,它同時可能帶來一系列的調整,可能優化掉一些崗位等,帶來挑戰和危機。 其實,歷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創新,都有過同樣的過程,我們不用過于恐懼。人工智能只是我們人類智能的延伸,人的創造力仍是擺在第一位的。所以,雖然在某些方面它比人更快捷、更迅速,但我并不覺得它會取代人。面對技術創新,我們要積極擁抱新技術,不用恐懼。過去每一次巨大技術進步出現時人們都有同樣的擔心,但回過頭來看,每次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了。 企業家一定要有創新意識,要做有效的創新。企業家和科學家在創新中的角色不同,科學家是探索未來,企業家是做好產品。我們創新要有一定的效益,或者有一定的市場價值。正確的態度是既要積極地創新,又要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風險。緊抓服務。服務也是企業的一個永恒主題。以前我在北新建材做廠長,就提出一個口號:“產品要質量一貫的好、服務一貫的好”,這一點特別重要。我們現在參與國際競爭,服務是非常重要的。 我們常說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客戶,那么客戶的最大訴求是什么?一個是質量,另一個是服務。所以中國的企業都要在服務上下大功夫,真正把服務質量提升上來。 老生常談的道理,考驗的就是企業的硬功夫,也是企業的真功夫。今天,我們每個企業確實都有壓力。但有壓力、焦慮沒用,還是要把心放平,做好基礎工作。企業就是要種好自己的“一畝三分地”,在自己的經營工作、管理工作上精耕細作,把產品做到極致,把服務做到極致。 除了四個主義和四個緊抓之外,還要特別重視隊伍建設。在企業里,需要四個隊伍,或者稱之為“四種精神”。一是企業家精神。企業要有好的帶頭人,他們是富有企業家精神的人。比如,寧德時代的曾毓群、格力電器的董明珠、濰柴動力的譚旭光,都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家,他們都有企業家精神。二是科學家精神。企業要有具有科學家精神的技術隊伍,要打造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。同時,企業還要有好的機制,能夠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。三是悍馬精神。企業要有一支具有悍馬精神的銷售隊伍來開拓市場。什么叫悍馬精神?這是赫爾曼·西蒙在《隱形冠軍》一書中提出的,德國的產品為什么能夠銷到全世界?就是因為德國企業大多有一支有悍馬精神的銷售隊伍。四是工匠精神。企業還要有極富工匠精神的員工隊伍,把產品做好,做到極致。